2007年10月1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国庆特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社区警务上正规
本报记者 曹志男/文 陈立波/摄 通讯员 徐佳 周友建

  朱金祥,杭州市拱宸桥派出所民警,在登云路社区做警务工作6年,先后获得“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”、“浙江省十大王法金式民警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“以前,门卫兼做保安,顾此失彼;如今,专职巡逻队守护家园,防范到位。以前,有空或有事才到社区,像打游击;如今,社区警务室就将建成,有了阵地……”在杭州登云路社区,记者见到了居民口中的“阿朱”,社区民警朱金祥,他说近年来社区警务工作变化挺大。

从“下岗工人巡逻队”到社区专职巡逻队
  朱金祥告诉记者,那时小区都是开放式的,外来流动人口很少,出租房也少, “治安形势还是很平稳的”。
  2001年后,登云路社区作为试点,被杭州市纳入第一批旧城改造工程,社区的治安情况开始有了波动,社区里盗窃案多了不少,工地上也经常被偷。朱金祥动足脑筋,最终组建了一支“下岗工人巡逻队”,每天带队巡逻。同时,他与旧城改造指挥部联系,尽可能地把小区变成封闭式。
  “一天下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。”朱金祥说,除了管理好社区治安,调解工地工人和社区居民的矛盾、工人与包工头的劳资纠纷、社区居民间的矛盾纠纷也是工作重点。
  “那支巡逻队后来成了社区专职巡逻队的前身。”2005年以后,社区的警务工作日渐成熟,治安巡逻队队员增加到26名,并按“三班倒”的方式进行了合理配置,115名义务巡逻队员通过社区的协调进行义务巡逻。朱金祥笑着说:“现在我只要抓住重点干就行了,不用再忙得团团转。”

从治安防范为主到调解矛盾为主
  朱金祥告诉记者,目前他辖区里总共有八千多个居民、三千多户人家,自从社区警务走上正轨后,没有发生过一起恶性案件,治安形势十分稳定。
  以前,朱金祥做得最多的是从派出所走到辖区,和居民拉拉家常,宣传一些防盗防骗、交通安全知识。今年9月,以朱金祥名字命名的新警务室开建。
  “这个警务室将成为我的工作基地。它功能可多了。”谈起新警务室,朱金祥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,警务室有一个小会议室,这样他可以召集居民开展防盗、防抢等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。此外,社区的治安电子监控系统也将在警务室“落户”,“我可以运筹帷幄了”。
  朱金祥表示,新警务室建成后,除了一如继往地维护好社区治安,他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矛盾纠纷的调解之中。“我自己是调解组的副主任。”朱金祥告诉记者,以前调解纠纷,大多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做“和事佬”,现在街道成立了综治中心,居民们遇上纠纷,第一时间就是去综治中心找调解组,这个“娘舅”背景硬多了。